我国农贸市场发展新模式
来源: | 作者:中农德胜 | 发布时间: 2021-05-07 | 432 次浏览 | 分享到:
夜经济、网红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AR\VR 等新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改造、升级一批10~15年不落伍的智慧化、文旅化、品牌化、连锁化、电商化新型市场迫在眉睫。

 一、农贸市场标准化发展是前提

农贸市场智慧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智慧化的模式有利于星级农贸市场建设,有利于农贸市场全方位提升。农贸市场智慧化包含多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管理标准化

在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方面,要注意市场外“门前三包”区域内无流动摊贩、违章搭建、占道经营、倚门设摊等行为;在每个摊位内设保洁桶,保证市场内无卫生死角,地面无积水、无杂物、无污渍,干净整洁,市场内无乱吊乱挂、乱堆乱放现象。

在食品安全方面,市场内的商户需要亮证经营,证照齐全,不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熟食经营、加工、制作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符合相关要求,食品容器、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及包装袋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要求,直接入口食品加盖加罩;食用农产品按规定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在公示栏公布;蔬菜、畜禽、肉类、豆制品、卤味等商品实行准入管理,出证、索证等手续齐备,台账登记完整;市场内熟食摊位、营业房设有防蝇、防尘、防腐及洗手、消毒等设施。

在消防安全方面,应在市场醒目位置张贴消防安全宣传标语;确保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无占用防火间距等。

(二)市场物业管理标准化

我国大多数农贸市场的物业管理都处于初级阶段,有的还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管理水平较低。物业工作所面临的管理项目类型多、管理难度大,所以需要一套系统的标准化的管理运营模式。农贸市场未来的物业发展模式需要标准化、全面化,通过标准化物业管理可降低管理成本。

应整合物业部门资源,有完备的物业管理条例。还应结合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如应急维修、污水管理、市场消杀等活动,分别对工作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向员工教授标准化知识及操作规范,提高全员标准化意识。

 

二、农贸市场智慧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一)基础信息的数字化

将数字信息体系和数字化支付手段运用于农贸市场日常服务,发展智慧农贸。通过使用智慧化设备,如智能电子秤、电子显示屏、数据显示屏、触摸屏等设备,提升消费者的交易体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效率、商户对接效率及管理效率;通过由智慧化设备得到的交易数据、消费者数据、菜价数据、销售数据、商户数据等,为农贸市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信息公示查询、多媒体信息发布和交易数据等功能,从而达到食品安全、产品追溯和提升效率的目的。

对消费者来说,农贸市场信息数字化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公示了消费者关心的产品价格、质量、食品安全等问题。智慧农贸市场中通过电子设备公示信息,可以自动获取商品价格变动信息,使得信息对称透明, 能及时将农药残留检验室的抽检数据在显示屏进行公布。除此之外,商户的证照信息、商品价格、称重、信用评价信息等都会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展示出来,消费者可以自助查询。

对农贸市场管理者来说,数字化信息能够使得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更加高效、智能、便捷:通过在后台建立商户及对应摊位的电子档案,可实时获得商户经营档案信息,使市场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即时检索、快速调取相关资料;通过后台数字信息,可实时掌握商品价格、商品质量、消费者投诉、商户经营行为评价等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不仅提升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也有利于数据保存和食品溯源。

对于政府或监管机构来说,数字化的农贸市场有利于政府对城市的管理。使用数字化的信息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管理信息及商户经营行为,掌握变动趋势,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甚至可以通过监控对市场和商户的具体交易活动实时查看,及时发布管理部门的管理要求、预警信息,更好地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后台还可建立以市场为管理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实时联动的在线综合监管平台和管理部门。

农贸市场经过智慧化改造升级后,商户、商品信息可通过电子屏显示,商户电子屏能直观地显示商品价格、检测结果、产地商户姓名、证照、信用评价结果等商户信息,使消费者在详尽了解商品、商户的基础上进行消费,最大限度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上海市徐汇区乌中市集农贸市场的信息展示屏能够显示交易量、交易额、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记录等。

(二)支付手段智慧化

1.电子结算制度

为各商户统一配备智慧电子秤,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可实现食品追溯、移动支付、诚信计量等功能。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消费者有便捷的电子支付、放心的食品安全追溯和安心的称重信任;交易时,消费者将商品放在秤上,显示器就会直接显示价格和收款码。同时,由于秤体的设计和生产工艺,电子秤自身具有良好的称重准确性,可有效避免缺斤少两,使用过程中电子秤的金额和总量都公开显示,让消费者放心,很好地保证了消费者的权利。商家有便捷的统一结算、创新的运营销售、透明的信息公布,管理者有可视化的市场管理、后台管理、智慧化便捷管理,这些都使市场管理更加现代化、信息化,使交易买卖双方都能更加安全、便捷。

设置统一的电子结算系统,运用结算系统集中处理涉及的各类收款业务,加强市场收付款管理,防范现金交易风险,规范收付款流程及要求。电子结算采取的方式包括转账、现金缴款单、POS 机刷卡、微信、支付宝等,配备的主要设备有智能管理终端、移动端、门禁管理端等, 通过设备端的运行实行电子结算,使得交易全部自动化,提升了交易速度,实现了收付业务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2.智慧支付

消费者可采用微信、支付宝、银联、一卡通、NFC 等支付方式,多样化地进行付款,不仅能为农贸市场降本增效,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与营运模式;市场可引进智慧的收支设备进行智慧支付。国内的一些先进农贸市场将移动支付技术和数据化商品流通管理模式相结合, 实现数据化经营,满足客户多元化支付需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 人面部可见区域较少,因此利用高精度识别完成无接触支付过程,在缓解高峰时段结账排队、提高收银结算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风险源头警示和溯源提供协助。

3.供应链金融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农贸市场是整个农产品流通产业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仅是一个卖场,还同时延伸到前端的种植、加工环节,后端的消费环节,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传统农贸市场只有市场、流通、交易,没有金融和产业链的成分,对流通起着重要作用的商户若在经营过程中缺少资金,就会限制其发展,导致市场无法做大做强。

农贸市场内的“现金”随着每天的业务活动流转,资金会始终处于永不停歇的流通当中,保持高频、高额的流转。现代化农贸市场可以借助统一结算产生的现金流,使用金融工具开展一系列金融服务,如企业现代管理、代发工资、普惠金融服务、边界生活缴费等,从而形成农贸市场特有的金融产品。

发展供应链金融,可借助信息和金融服务,通过“市场+农贸+电商+冷链+加工+配送+基地+孵化”的模式,发展农产品市场商户金融服务,让金融更大程度地深入、渗透到农贸市场的日常活动之中,让金融与农贸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互相支持、互相支撑的有机整体。

(三)可追溯的食品安全及快速检测系统

农贸市场是农产品从流通进入消费、走上市民餐桌的最后环节,也是食品安全监管全链条中的重要关口。根据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商贸发〔2009290 号)和国家文明城市测评、卫生城市评比等工作要求,许多城市都在大力推广标准化智慧农贸市场建设, 加入了快速检测设备,对入市蔬果的农药残留含量进行快捷检测。

检测后,应及时将检测结果公示在检测室门口的公示栏和市场大门口的大型LED 显示屏,供群众买菜时参考。若发现有抽检不合格食品, 应即时根据规定做好退市处理。农贸市场需要配齐专业检测人员及相应经费,做好农产品快速检验工作。

 

三、农贸市场品牌化发展是必由之路

在新时代品牌化浪潮下,打造农贸市场品牌是一条必由之路。农贸市场品牌化建设,包括农贸市场自身品牌化的打造,打造出自身有品牌知名度的连锁化农贸市场;还包括市场内品牌商户的引进,他们为农贸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还要售卖有品牌背书的放心农产品,以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匹配。

(一)农贸市场自身品牌化

首先,打造农贸市场自身的品牌,要从保障销售的产品质量开始, 产品质量有保障是打造品牌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农贸市场管理者需要定期对入场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与商户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入场销售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等,以此来保障商品质量。

其次,农贸市场商户的诚信、良心经营是塑造农贸市场品牌形象的根本保障。农贸市场品牌是良好信用建立起来的价值,一个良好的农贸市场品牌也同样对商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农贸市场管理者应在商户入市前做好入场商户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专人管理,如实记录销售者名称或者姓名、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所、食用农产品主要品种、进货渠道、产地等信息,以此在商户诚信方面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使商户诚信得到有效保障。

最后,还要做好农贸市场品牌化设计,设计的要点是使农贸市场品牌拥有个性化、丰满的识别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农贸市场的核心价值能有效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消费者除了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外,还可享受市场品牌带来的效应,更放心地购买产品,吃得更安心。

(二)引进品牌化商户

传统农贸市场内的商户都是个体小商贩、文化素质水平良莠不齐, 大部分农贸市场的经营者未受过系统的商业运行、市场管理培训;对场地开发建设和招商宣传的投入相当薄弱,应有的信息咨询、经营指导、服务、监督管理等功能相当缺乏,市场仅具有买卖功能,农贸市场缺乏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引进品牌化商户后,与之前相比会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品牌商户自身已经有了较为响亮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有良好的形象,有忠实的消费者群,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的好感和黏性;其次,这些品牌本身有强大的品牌和资金实力做支撑,或隶属于某品牌农产品集团公司,有自己的农业基地等,农贸市场更便于管理,以提高市场效益。

农贸市场应根据功能分区和业态划分,确定每种商品品类引进的品牌名称和数量,下一步还要对引进的品牌化商户进行孵化。

四、农贸市场文旅化发展是创新手法

多元化农贸市场,不但是商品市场,而且是旅游市场,是休闲市场。消费者到农贸市场除了买菜,还可以休闲、娱乐,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和消费,促进农贸市场游客数量和营业收入双增长。

农贸市场还可以通过打造“农贸市场+ 博物馆”的形式,在市场中设计创造多种文化场景,例如亭檐式岛台、民国风经营房、农耕用具展示区等,通过不同时期的菜市场景还原来追溯明清集市、民国租借地菜市历史。还有一些标志性的农贸市场,如上海市徐汇区乌中市集农贸市场等,已通过融入旅游元素,成为当地的网红地,让整个菜场的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

 

五、农贸市场连锁化、电商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农贸连锁店、连锁超市模式

门店连锁化经营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可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规范统一的市场形象和打造知名市场经营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农贸连锁店通过对连锁店的集中管理,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市场信息、资源和管理经验快速有效地传递和共享。将若干线下的小型农贸市场连锁化经营,可以充分发挥规模化优势和成本优势,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通常小型农贸市场贴近居民生活区,进行门店化经营,内部比较整洁、干净、有序,且所售商品基本能覆盖居民日常所需,受到居民喜爱。若能将这种小型农贸市场下沉,进行连锁化经营,那么农贸市场会更加具有竞争力,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二)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商模式

电商模式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互联网+”是农贸市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市场内经营活动的大数据集成,市场管理方能从农贸市场基础信息入手,建立一整套包含合同、费用、商户、商品等统一的管理规范制度。从商户入场开始,即建立规范的合同管理机制,关联所有的入场费、租金、预收水电费及其他公摊费用;在日常的市场运营管理过程中,通过严格执行质检台账制度、溯源管理制度、商户评价体系等,做到市场管理有制度、商户经营有规范。

在线上,可以发展线上配送服务,引入线上下单、市场发货、第三方配送经营模式,激发农贸市场发展活力。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能够更好地对接全国产地和品牌资源,线下利用仓储与服务的优势,线上连接农产品产地资源,整合优化城市的市场资源,更好地连接与服务买家和卖家,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