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以农产品流通领域为中心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来源: | 作者:中农德胜 | 发布时间: 2021-08-02 | 894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何建设与现代都市相匹配的干净、卫生、现代化的农批农贸市场,一直是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痛点与难点。为此,中农德胜提出:要建设以农产品流通领域为中心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的必要性

(一)追溯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的原因,追溯体系不仅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信息,而且能够识别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环节,将问题食品召回。可追溯的产品向消费者展示了产品流通各个环节的信息,做到了全程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买到安全放心的产品。

(二)追溯对突发事件的作用

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危害性、扩散性等特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系统,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效率。2020 年北京新发地疫情,传染源追踪后在海鲜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批发市场出现确诊病例敲响行业警钟, 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参与主体都应重视食品和卫生问题,食品安全追溯必不可少。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加工包装、检验检测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管。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出现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时,能够快速溯源,通过记录的详细信息,追究责任人和监管部门的责任,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图5-5)。

(三)追溯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作用

市场中的农产品种类琳琅满目、质量却参差不齐,农产品追溯是消费者辨别农产品真伪的重要依据。通过农产品的“身份证”,向消费者展示农产品安全和品质的相关信息,帮助生产和流通企业防伪鉴真,全面展示企业优质的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品牌(图5-6)。一些备受欢迎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一物一码”,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追溯平台中查询其真伪,假冒农产品就会原形毕露,而且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企业能够快速、精准召回,不仅能减少企业损失,更能维护企业的声誉。


二、建立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

1.追溯监管部门合作不够密切,追溯标准不统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涉及多个环节,参与监管的部门有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不同部门的侧重点不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方面的要求不同。例如:农业农村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追溯;商务部负责农产品流通环节追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指导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这种多部门的分段监管,协调性较差,而且不同部门分头开展追溯工作,都根据自身需求来设计开发追溯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致使不同环节不能无缝衔接,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程追溯。

2.追溯系统重复建设

自国家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国家各部委,省、市各部门都在积极尝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呈遍地开花的态势。但这些追溯系统由于标准不统一、目的不一样、技术不同导致互不兼容,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难以实现共享,加大了政府的监管难度。除了数据上传难、数据库建设滞后问题外,各省、市的平台与国家平台无法有效衔接。

(二)建立以农产品流通为核心的全程可追溯体系

1.农批农贸市场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的重要环节

农产品流通包括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一系列环节, 流通是终端,是追溯的薄弱环节,也是容易断链的环节。流通处于供应链上游,流通环节开展追溯有利于倒逼生产环节追溯。流通环节的监管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百姓餐桌上的食品是否安全。

农批农贸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是物流和信息流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与传递。我国70%的农产品经由农批农贸市场,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农产品的供应。但农批农贸市场的追溯体系建设十分薄弱,信息化水平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反复都与农批农贸市场有关。建立以流通为核心的全程可追溯体系,不仅能够减少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们的健康。

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的建议

(1)大力推进农产品强制追溯制度。对高风险农产品、与人民群众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农产品、进口农产品实行强制追溯。对于在强制追溯目录内的农产品,如达不到被追溯条件,不得进入市场流通。对于其他品类农产品,鼓励开展追溯。

(2)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全程可追溯信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要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追溯消息平台要利用现代追溯技术,向上与农产品生产环节,向下与农产品流通环节、销售环节衔接,打通追溯信息链条,实现全程可追溯。

(3)加大农产品追溯的宣传与追溯奖励力度。消费者对追溯的认知度普遍偏低,对可追溯农产品信任度较低,政府、主流媒体、企业应加大对追溯认知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可,养成优先选择可追溯农产品的习惯,扩大可追溯农产品的市场,实现优质优价。政府应主导建立绩效评价与奖惩机制,提高企业参与追溯的积极性。


三、加强进口农产品监管

(一)加强进口冷冻农产品(肉类、海鲜)追溯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复,传染源均来自海鲜,人们对进口冷冻农产品“谈鲜色变”,应加强对进口冷冻、冷藏食品,肉类,水产品的检查及食品溯源排查,做好食品安全的防护网。对进口冷冻畜禽肉和水产品,应从进口食品经营企业、批发市场到消费者,实现产品最小包装的追溯管理,全面掌握食品供应链的流向。

(二)加强冷冻农产品检测

建立进口农产品专项检查。在冷冻农产品到达进口企业时,海关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管,经过海关报关和检疫,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退回或销毁。对于高风险区域的农产品应加大检测力度或暂停进口,守好食品安全的阀门,对流入农批市场的农产品,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管,卫健部门应加强对环境和人员的病毒检测和消杀。对农贸市场和农批市场以及冷藏冷库等经营场所应进行重点检查,严格落实进货查验以及记录制度,索取入境检验检疫证明。

(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应用于农产品供应链中,查明供应链中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评估可能造成的风险,找出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监管。当面对突发事件时,应迅速查清危害因子,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分析,弄清事实的真相。对公众质疑的事实、事件进行验证,消除公众的顾虑,科学、正确地引导消费者。

(四)冷冻农产品包装销售

要保证冷冻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除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外, 流通过程中农产品的包装也十分重要。低温环境下,微生物并不会被杀死,包装可以隔绝微生物污染。冷冻农产品在零售时如果暴露在空气下,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还会造成溯源困难。所以应重视冷冻农产品的包装。

(五)确保冷冻农产品全程冷链

对进口的农产品,在食品安全、卫生方面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检测检验程序,确保万无一失,及时淘汰可疑产品进入销售渠道。进口农产品的冷链较长,风险无处不在,农批农贸市场是冷链环节中最薄弱的一环。生产经营者要严格落实进货查验与记录制度,确保各项操作符合农产品安全的要求,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产品,尤其要确保冷冻农产品在冷链下销售。监管部门要开展监督抽查,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农产品及时进行处理。